最近看到一部新片定檔,是《我本是高山》。故事取材于全國人民熟悉的張桂梅校長的事跡,而扮演她的演員也有很高的國民度,是海清。我看了下現在公布的一些花絮視頻,不得不驚嘆演員下了狠功夫,扮相一出就抓住張校長的精氣神,憔悴、疲憊的面容卻鎖不住一股要辦成事兒的狠勁,視頻中演員有兩段話,第一段是臺詞,“兇”不認真聽講的女學生,年紀大一點的就回家生孩子,再也走不出大山了,女孩子們被鎮住了,然后馬上泣不成聲,可見戳中隱痛。第二段是真實對話,海清走進片場,知道一些群眾演員已經沒有機會上高中了,但是借由拍戲的機會算是小小圓夢,海清鞠躬說,到今天,你們也走了很長的路,這樣的表達很讓人動容了。為了塑造角色,據說海清花了兩年時間去研究張校長,有一個細節說明是真用心了,手背上、前臂貼滿了膠帶——因為身體不好,張校長經常打點滴,有時候就顧不上撕掉膠帶。電影雖然還要等一個月,我已經提前鎖入必看片單了,并且預感張校長這個角色很可能助力演員海清業務口碑再上一個層級,成為2023年第四季度的奪目寶藏。
對于中國觀眾而言,海清一己之力就憑借多個國民級的角色,構建了一副中國現代普通女性的成長畫像長卷,從《蝸居》里的海萍,《雙面膠》里的胡麗娟、《王貴與安娜》里的安娜,再到《心居》里的馮曉琴,這些女性的內核保持著與城市進程同頻的定力,走出迷惘,追尋自我,回答生活,反哺環境,很多普通觀眾尤其是女性會在海清身上看到自己和家人的投射,共同成長。近兩年,海清靜悄悄地走著更顯演技崢嶸的“蹊徑”。
今年年初,她出現在根據雙雪濤原著小說改編的網劇《平原上的摩西》中,扮演一個在漫長歲月里保持沉默但內心有向往的知識女性。按照人物關系和劇情設置,她并非最重要的角色,但沒想到開局的一場不得已赴約的相親戲就為整個劇的風格定了調,被不少評論認為,沒有傅東心這個角色,整個劇就失去了暗涌浮動下的“錨”,是這個角色讓劇中偏作者表達的理想主義情懷變得可信。海清最被高贊的一場戲就是她決定與形同陌路的丈夫結束婚姻關系,與姐姐逛菜市場,用自行車馱著一大堆大蔥,突然大蔥從后座散落到地上,就像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傅東心崩潰了,一邊抽泣著整理,一邊不允許姐姐施以援手,人物的脆弱與倔強同時并存,讓觀眾能夠真正地理解角色的苦悶與決絕。
這股狠勁才是海清擅長角色的特質。當年,作為舞蹈演員的海清以專業考試第一名的身份被中戲和北電同時錄取,她選擇了北電,成為了黃磊津津樂道的得意門生。在讀書的時候,她是以勇敢,不惜力而成為同屆的傳奇人物,比如排練大戲《雷雨》之前生病到吐血,也不肯放棄演蘩漪的機會,為此還跟老師黃磊放狠話說,“死也要死臺上”。就這兩年里,為了出演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海清就干脆住進農民家里,人家吃什么她就吃什么,干起農活,連旱廁都扎扎實實地體驗了,到最后走在村子里,沒人知道她是演員,還以為是誰家從外村娶進來的小媳婦兒。
雖然在導演滕華濤的都市系列劇中,我們也能感受到角色的倔強,但往往因為很套路的劇情設置而被干擾,被表面的爽感牽引。顯然海清也意識到這一點,從都市走向東北平原再到西部農村,最后走進西南深山里,演員外在可以依托的布景、包裝、團隊越來越簡單甚至粗糙,好像被風化一樣,此時露出的就是有質感的“表演骨架”,走向清晰有力,絕不含糊,而這種硬邦邦、帶著生命痛感的表演風格在當下是彌足珍貴的。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