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難耐的季節,清爽可口的西瓜成了降溫標配。第35屆北京大興西瓜節開幕式上,龐各莊鎮與盒馬簽約,北京首個西瓜盒馬村揭牌。這也意味著北京消費者進一步縮短了嘗鮮時間,最快六個小時就能嘗到早晨采摘的鮮瓜。
北京龐各莊西瓜種植歷史已有600多年,是北京特色產業。2017年“大興西瓜”正式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認證和保護,年產值可達5億元。在盒馬等新零售業態助力之下,龐各莊西瓜逐漸從北京走向全國,成為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應季“尖貨”。
圖說:龐各莊鎮與盒馬簽約,北京首個西瓜盒馬村揭牌
小瓜走俏
一個大西瓜,一切兩半,用勺子挖著吃最過癮。可是隨著家庭結構的改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吃瓜的“姿勢”也發生了變化。現在一般都是兩三口人的家庭,很難一次性消滅掉一個大西瓜,切開的西瓜放冰箱儲存,不僅占地,而且容易滋生細菌。于是,最近幾年,小西瓜越來越受到老百姓的青睞。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瓜的大小來看,中小型西瓜比大瓜更受歡迎,也更便于物流配送,小型西瓜市場份額呈現上升態勢。西瓜盒馬村主要種植的就是L600和L900兩種小吊瓜,果型小,單果基本在1-1.5kg,一人吃一個,不用分瓜。
L600果實呈橢圓形,皮薄、條紋細,瓜瓤顏色鮮紅,口感沙脆。邊糖與糖心的甜度梯度小,口感均勻,是很多愛瓜人的心頭好。L900是L600的升級版,糖度高、瓤酥脆、風味也更濃。
走進瓜棚,綠油油的西瓜藤蔓沐浴著暖陽,郁郁蔥蔥、長勢喜人,順藤一摸,輕輕一敲,咚咚地脆響。西瓜盒馬村負責人張淑俠透露:“今年的日照時間充足,積累的糖分足,西瓜總體來看長勢不錯,預計畝產能達到7000斤,高于往年的產量,是一個豐收季。”
訂單農業帶來了持續走高的銷量,西瓜盒馬村在廣東、內蒙、甘肅也建有西瓜基地,真正做到了西瓜全年無縫對接,一年四季都有瓜賣。
競爭“上崗“
近些年,我國西瓜生產完成了由露地栽培向設施栽培的過渡。隨著栽培模式的革新,設施栽培專用品種培育、工廠化嫁接育苗、多層覆蓋等新技術日益配套,我國已經實現西瓜產量全球第一。
記者了解到,西瓜盒馬村采用的是“一藤一瓜”種植方式,一棵藤上最初授粉會有兩個,但為了充分吸收營養,最終只能放棄一顆果型不好的,將最多的營養通過瓜藤輸送給這一個瓜,并且只采摘頭茬西瓜。為保證土地養分以及避免病害,同一片土地,一年里僅種一道西瓜。
好瓜還靠好苗,走進盒馬村育苗中心的智能溫室大棚,一排排育苗盤整齊擺放,一株株瓜苗長勢喜人,工作人員正忙著選苗、間苗、拼盤分級管護,每個環節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育苗階段我們十分重視溫濕度的把控,目前實現在線上監控每個大棚的溫濕度。”
圖說:“一藤一瓜”種植方式,棄產量求質量只為打造精品西瓜
西瓜的甜,除了種苗的精選,還源自種植的講究。
盒馬村的西瓜每株都有檔案,每瓜都有編號,詳細的記錄了每個瓜的生長過程。“我們不使用激素類物質,施用自制有機肥料,采用天然水灌溉,保證西瓜最原始的口感。”張淑俠說,棄產量求質量才能打造出精品西瓜,等間距整理瓜蔓,嚴格控制授粉位置,精確把握授粉時間,控制水、肥、光照時間及大氣流向,只為實現最優品質。
訂單農業不僅豐富了消費者的菜籃子,也為全國各地的西瓜直達用戶餐桌打開了銷路。盒馬連續7年成為上海“南匯8424”主流銷售渠,其中超90%為線上訂單;市面上罕見的“脾氣最大”的三林崩瓜,也在今年通過盒馬大批量回歸市場。橫溪西瓜作為南京首個由農業農村部、原國家工商總局“雙認證”的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也在今夏首次通過盒馬的標準化體系進入商超渠道,市民線上下單,送貨小哥提著西瓜來敲門。
盒馬北京總經理繆貝穎表示:“穩定的訂單給了農民一顆安心丸,也從源頭提升了產品質量。我們希望通過西瓜盒馬村,帶動龐各莊鎮及周邊,乃至北京的更多優質農產品,通過盒馬走向全國。”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