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熱議多時的歐洲2035年停售燃油車已基本塵埃落定。對全球汽車業來說,歐洲“禁燃”雖早已不是新聞,但其標志性意義仍然明顯,將加速全球汽車業全面轉向新能源的步伐。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仍然不高,增速卻在明顯加快。當從汽車生產端到汽車消費端的整個產業鏈條都已決意要向新能源轉型時,也就意味著全球汽車業進入新能源車時代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對于歐洲汽車業來說,這一協議將迫使歐洲各大汽車制造商放棄延續傳統燃油車優勢的幻想,主動或被動接受轉型的現實,以在下一階段的賽道上盡量占據一個有利的位置,去爭取新的競爭優勢。
而這樣的情形同樣發生在全球其他汽車制造商身上。
顯而易見,轉型將重塑汽車業。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能源署2022年就已經表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速度太慢,沒有達到《巴黎協定》的目標,呼吁各國行動起來,到2035年之前實現全球禁售燃油車。同時,各國應商定一個時間表,決定何時所有新車實現零排放。
從政府層面看,各國已在數年前謀劃汽車業的轉變。作為全球汽車業主要市場的歐洲,其政策層面的調整,將進一步改變全球汽車主要制造國的策略。特別是在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預計將有更多國家在汽車行業轉型的大潮中,推出相應舉措。
比如,美國政府已經推出一些帶有明顯保護主義色彩的政策措施,覆蓋整車制造和配套動力源及零配件等領域,試圖把汽車工業整個產業鏈遷回本土,實現產業回流,保持其競爭力。
而從企業層面看,多家企業已先后開啟向新能源車轉型的道路,行業洗牌將加速。
在為時已經不長的時間窗口期內,機遇和挑戰總是并存的。對于有競爭力的企業而言,更多國家和地區推出“禁燃”這樣的政策措施,將有利于其發揮優勢,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不過,隨之而來的競爭也將更為激烈,轉型的成本也變得越來越大,甚至一些歐美車企已經出現裁員的現象。
的確,在轉型的過程中,政策的變動牽動了太多的利益。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德國、日本、美國等為首的傳統汽車工業強國,壟斷了發動機、變速箱等汽車業關鍵技術,形成了強大的品牌紅利,但在燃油車向新能源車轉型的過程中,這些傳統車企的優勢明顯減弱甚至不在。
對中國車企來說,歐洲“禁燃”或許是個利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汽車企業出口311.1萬輛,同比增長54.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
中國新能源車在海外市場受歡迎,一方面得益于強勢且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另一方面在于智能化水平突出。過去二十年,中國汽車工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尤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獲得了相應的先發優勢,無論是整車制造,還是電池供應,抑或是多元化能源技術路線,中國汽車企業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不過,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新能源車賽道,具有先發優勢固然可喜,轉型帶來的機會也固然可期,但要保持長期競爭力,中國車企還需持久不懈的努力,才能永不掉隊。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