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鵬華匠心精選混合發布公告稱,基金經理王宗合卸任,由陳璇淼和郎超接任共同管理,這為年內公募基金經理卸任再添案例。Wind統計顯示,截至4月25日,年內已有67家公募旗下相關基金經理離任,合計離任數量超過百次,而從去向來看,主要集中在同業間跳槽、“公奔私”或其他領域。
對于“公奔私”,多位私募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出現這種現象可能在于個人價值實現所致,畢竟私募投研機制比較靈活,激勵措施程度也較高。不過,記者從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獲悉,部分基金經理“公奔私”后業績差異較明顯。
“公奔私”多數是為
實現個人價值
今年以來,除了本次公告的鵬華匠心精選混合外,從2月份開始,王宗合便先后卸任鵬華優質回報兩年定開混合、鵬華成長價值混合、鵬華價值共贏兩年持有期混合和鵬華創新未來混合等多只產品基金經理職務。
鵬華基金相關人士表示,“對于王宗合接下來的安排,可能會休息一段時間再做打算,后續具體情況以公告為準。”而從以往公募基金經理去向來看,主要集中在同業間跳槽、“公奔私”和其他領域等。
從近兩年來看,公募基金經理離任“奔私”的現象居多。在多位私募人士看來,基于對個人價值實現的考慮,或是“公奔私”的主要原因。
“我們公司就有‘公奔私’的基金經理,此前在險資和公募所積累的投資經驗,到了私募借助靈活的投研機制,能夠獲取更好的成績。”暢力資產董事長兼首席投資官寶曉輝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奔私”首要原因可能在于對個人價值實現的考慮。
“‘公奔私’現象一般出現在牛市初期階段,隨著市場投資熱情持續回暖,或結構性行情越來越明顯,賺錢難度會提升,但同時,也會帶動‘公奔私’熱情。”私募排排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告訴記者,私募與公募相比,投研策略上較靈活,限制相對少,因此,策略實施更容易落地;此外,私募基金投資范圍較為廣泛,可通過各種策略組合來實現不同程度的風險收益比,以便于滿足不同風險偏好客戶的需求。
中型管理規模基金經理
“公奔私”后業績較好
雖然在多位私募人士看來,私募投研和激勵機制較為靈活,這些都有助于提升“公奔私”熱情,且更深度有助基金經理業績,但從數據顯示來看,部分具有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經理業績,“奔私”前后呈現出較大差異性。
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顯示,有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經理目前有超過1700人。其中,多數“奔私”后就職于管理規模在5億元以下的私募。同時,有一年以上業績展示的基金經理有460多人,平均年化收益不足10%。
具體來看,就職于100億元級以上私募的“公奔私”基金經理超過100人,其中,有一年以上業績展示的基金經理僅為37人,平均年化收益不足13%;就職于2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的中型私募“公奔私”基金經理數量有159人,其中,有一年以上業績展示的基金經理有72人,平均年化收益在14%至15%之間;而就職于20億元規模以下的基金經理人數超過1400人,其中,有一年以上業績展示的基金經理不足350人,平均年化收益在6%至13.05之間。整體來看,“公奔私”基金經理所展現的業績存在差異。
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同時顯示,有部分基金經理在“奔私”前后,所呈現出業績差異性較大,例如上海永拓投資某基金經理,在公募任職期間在管產品年化收益為負,但在私募任職期間在管產品年化收益高達38%以上;與之相對應的是,星石投資某知名基金經理,在公募任職期間在管產品年化收益高達43.8%,而在私募任職期間在管產品年化收益僅為13%。類似案例還有很多,整體來看,“公奔私”基金經理并非都能夠到達預期業績目標。
翻譯
搜索
復制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