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量大、資金期限長的保險資金孕育著增配A股的新動能。筆者認為,在多重積極因素的推動下,險資有望加速增配A股等權益市場。
3月22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的一項覆蓋100余家保險機構的調研報告顯示,超八成機構對今年A股市場持“較樂觀”看法,這一高比例在過去幾年的同類調研中較為罕見。
險資不僅看多A股,且已有大幅加倉的跡象。銀保監會3月21日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末,險資對“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配置比升至13.4%,悄然創下2021年以來的新高。該比例大幅提升通常與兩方面原因有關,一是險資主動加倉;二是權益市場上漲拉動險資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上漲。結合1月份A股市場表現及頭部險資機構年初的積極表態來看,險資主動加倉的概率很大。
除上述兩大積極因素之外,保險業保費增速觸底復蘇,也有望為險資配置權益資產注入新動能。數據顯示,2月份,6家A股及港股上市險企旗下的壽險公司保費同比增長15%,產險保費同比增長25%。根據險資配置規律,保費端的持續增長往往能提升險資配置權益資產的絕對規模。
再者,從資產負債匹配管理的角度看,無論是當下,還是長期視角,保險機構適當強化權益資產配置比例均有內在動力。
資產端方面,在近幾年利率中樞下行背景下,多數險企希望通過增配優質長久期固收資產,以“鎖定”資產端未來數年乃至數十年的收益率。然而,現實情況是,作為配置型機構,險資機構很難在一級市場“搶”到可匹配負債規模的優質長久期固收資產,如20年期國債等。這也是近年來險資久期缺口呈擴大趨勢的主要原因。在這種投資背景下,強化權益市場投研能力,適度增配股票、證券投資基金等權益資產,是化解問題的有效方式。
負債端方面,目前保險業平均負債成本約5%,部分中小險企由于缺乏自主營收渠道,只能通過加大渠道費用投入,提升產品預期收益率等方式獲取保費,因此負債成本可能遠超5%。負債端較高的剛性成本要求險企在資產端實現更高的收益率以覆蓋成本,不過,目前行業整體資產配置中,固收資產占比很高,且險資對固收資產的持有策略以到期為主,因此收益率彈性低,存在利差損風險。監管部門近期也注意到了這一現狀,并就防范利差損、降低負債成本調研了23家險企。由于險資對權益資產的長期投資收益率優于固收資產,因此增配并長期持有權益資產也有利于行業化解利差損風險。
總之,險資加大權益投資不僅有意愿,更有動力。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