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專業名詞稱凍結肩,又稱粘連性關節囊炎,多發于50歲左右,常常以女性居多,她們不能完成日常的洗漱、梳頭、塞襯衣等動作,嚴重影響到了日常生活。
59歲的王女士就是一名“肩周炎”患者。此前,她出現了不明原因的左肩疼痛,活動也受到了限制。核磁共振顯示,左岡上肌腱變性,左肱二頭肌腱鞘滑囊炎,盂肱下韌帶復合體稍腫脹。她就診過多家醫院,還進行過針灸和理療,盡管疼痛有所減輕,但肩膀活動改善不明顯。查體評估診斷為“凍結肩”,即“肩周炎”。目前,王女士經過超聲引導肩關節腔液壓擴張配合關節松動術,經三周兩次的治療,肩部疼痛和活動度均明顯改善。
像王女士這樣的病例并不在少數。而隨著肩周炎患者年齡的增加,維持肩關節穩定的肌腱韌帶會更加脆弱,一個晾曬衣服的動作就可能造成損傷,繼而出現疼痛。
對于肩周炎的診療,不少人會有一些誤區和疑問,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肩膀痛≠肩周炎
在肩周炎患者中,不少人存在診療誤區。在發病初期,很多患者會忽視,直至肩痛加重、活動受限,才想到去醫院尋求治療。這類患者在向醫生講述病情時大多會說:“大家都說,肩周炎可以自己康復,摒一摒、熬一熬,或者自己拉拉小區里的單杠就會好的。可是,摒了熬了肩痛更嚴重了,肩膀更僵硬了,甚至影響到了自己的清潔、洗浴、穿換衣服等日常生活。”
對于肩周炎,不要“輕舉妄動”,需要及時就醫,進行恰當的治療。
首先,肩周炎病程較長,平均為兩年,通常分四期。一期:粘連前期、二期:漸凍期(約3-9個月)、三期:凍結期(約9-15個月)、四期:解凍期(約15-24個月)。疼痛主要集中在一期和二期。
一期粘連前期,患者主要會感到疼痛,沒有明顯活動受限;二期漸凍期疼痛加重,同時活動受限,夜間疼痛明顯,通常一個翻身就會痛醒,影響睡眠,而且,這一階段這種疼痛比較頑固,口服或外用消炎止痛藥通常作用不大。隨著病情的進展,三期凍結期的疼痛感呈下降趨勢,但是肩關節活動受限愈加明顯,嚴重者自己梳頭都無法完成。此時,有不少患者會想通過爬墻等居家鍛煉去改善,但是如果這時的鍛煉強度和方式不恰當的話,往往可能繼發肩關節損傷,比如常見的肩袖撕裂。
我在門診中曾接診過一位肩痛的老先生。起初,他覺得肩膀有輕微疼痛,自我“診斷”為肩周炎,在小區里很努力地拉吊繩鍛煉,平均一天五六百次,可是越鍛煉越痛,靜止狀態下也出現明顯痛感。核磁共振檢查顯示,肩袖大面積撕裂。這種情況,保守治療一般效果不佳,后接受了手術治療。
因此,大家必須要認識到,肩膀痛≠肩周炎,也可能是肩袖疾病。相比于最常見的“肩周炎”,肩袖疾病并不是一個自限性疾病,癥狀并不會逐漸緩解。
二、肩周炎如何康復治療
目前,對肩周炎的治療,我們多采用多元化、進階式治療,在減輕患者疼痛的同時,增加肩關節活動。常規康復治療包括口服或外用消炎止痛藥物、激光、干擾電、關節松動術等等。如果沒辦法堅持一周2-3次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可以考慮進行注射治療。
有患者就診時會問:“醫生,我打過封閉針,而且肩膀打過好幾針,為什么沒效果呢?”
其實,這要看藥物的注射部位和容量。我們一般會采用超聲引導下注射,將最小有效劑量的糖皮質激素精準作用于病變部位,用足夠量的液體沖刷整個關節腔內的滑膜和浸潤關節囊,如果合并關節僵硬,則采用液壓擴張,在關節囊內注射一定容積的液體,以液體壓力“膨脹”關節囊,分離關節囊內粘連,逐漸擴張已攣縮的關節囊,從而使關節腔容積得到恢復,達到增加關節活動角度。該方法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有研究者對其進行了報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我們將液壓擴張和關節松動術相結合應用于肩周炎患者的治療,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減輕患者疼痛,增加肩關節活動度,大大縮短治療周期。
對于難治性肩周炎患者,如糖尿病、肩袖術后繼發肩關節僵硬,常規康復和注射治療效果不明顯的,則可以采取我們醫院首創的“姆瓦”松解術,即程序化麻醉下手法松解術。通過該方法治療肩周炎,患者通常約1-4周可恢復正常肩關節活動。
此外,居家鍛煉對于肩周炎患者很重要,科學的鍛煉有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門診中,我們也會指導患者回家進行各種自我松動、自我牽伸和肌力訓練。
三、生活中如何預防肩周炎?
首先,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夜間睡眠時;其次,應加強肩關節周圍肌肉的鍛煉,比如打太極拳等等,但是在運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運動量,避免過量運動導致進一步的損傷;最后,警惕容易引起肩周炎的相關疾病,如糖尿病等,發現有肩膀疼痛或不適時,應及時就醫,避免拖延加重病情。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