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官方宣布造車后,有人認為小米錯過了進軍汽車市場的最佳窗口,但雷軍不同意他認為自動駕駛是智能電動汽車成功的關鍵競爭才剛剛開始,小米的機會在于自動駕駛
可是,智能汽車市場日新月異現在,小米又多了一個對手
樊菲瑞星PILOT智能駕駛系統,自主研發,全棧到位。
唯一一款集合了三大頂級硬件的機型。
樊菲R7是首款搭載樊菲瑞星PILOT智能駕駛系統的車型從樊菲R7的配置來看,這套系統相當不錯
首先,芯片搭載了兩顆NVIDIA Orin X芯片,單顆運算能力達到254TOPS,堪稱芯片界的超級大腦。
在33個傳感硬件中,樊菲還布置了三張王牌。
ZF高級4D成像雷達
普通毫米波雷達的探測距離為210米,而ZF高級4D成像雷達的探測距離為350米。
普通毫米波雷達可以達到16個通道,而ZF Premium 4D成像雷達可以達到192個通道,高出12倍。
Passage,你可以理解為閉著眼睛觸摸前方的障礙物別人可以摸16次,而你同時摸192次渠道越多,獲得的信息越準確
此外,正如你看到4D時所猜測的那樣,這種雷達的探測范圍更加立體和完整可以狹義理解為探測范圍從一字形變成了十字形
通過增加垂直發射和接收通道,在普通毫米波雷達探測距離,水平,速度的基礎上增加探測物體垂直度,可以提高對靜止或慢速移動障礙物的識別能力。
ZF Premium 4D成像雷達采用電磁波感應,電磁波不受光線影響,因此在低能見度的雨霧天依然可靠。
全球首款量產LUMINAR 1550納米激光雷達
LUMINAR1550nm激光雷達,10%反射率下最遠探測距離250米為了更直觀的看到這款激光的實力,我們在智能駕駛方面與其他幾款好車雷達進行了對比
人眼的可見波長范圍是380—760nm,1550nm的激光遠遠超出人眼的識別范圍,所以對人眼幾乎沒有傷害。
同時,角分辨率越小,相同范圍內發射的探測點越多,感知的形狀越精細。
從圖中可以看出,樊菲的激光雷達在距離,精度和安全性方面都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800萬像素攝像頭
為了營造更好的視覺感受,攝像頭上也有足夠的用料:前置三個800萬像素攝像頭,后置一個800萬像素攝像頭,四個300萬像素周界攝像頭,四個300萬像素周界攝像頭。
30車輛周圍感知+800萬像素高,關鍵駕駛區域感知距離更長動態行人和車輛交通參與者,靜態車道線,地面標志,交通信號燈,限速標志等交通要素的感知內容更詳細
國內第一個量產和全球第一個量產說明樊菲沒有看現在的市場形勢,很早就做了高端布局。
如果真如雷軍所說,比賽剛剛開始,樊菲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開始在自動駕駛賽道上飛馳。
業界首個全融合算法
如果只有硬件布局,發揮不出它的價值也是白搭畢竟只要你肯花錢,硬件總是可以堆出來的,算法強不強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以前的car算法都是融合前或者融合后Fei結合了這兩種算法,創建了全融合算法這里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種整合可能意味著什么
在整合之前,我們可以理解為33塊硬件是33個員工,而算法是領導,33個員工把自己的原始數據上報給領導,最后領導根據33個數據做出最終決策。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匯總所有數據,便于系統決策,缺點是需要很高的計算能力。
整合后可以理解為33個員工根據自己的原始數據向領導匯報意見,最后領導根據33個意見做出最終決定。
優點是對計算能力的要求比較低,缺點是由于光線和主要硬件位置的限制,最終的數據可能會有偏差或遺漏。
全融合:前后融合同時進行三十三個人陳述自己的原始數據+自己的觀點領導根據意見進行初步匯總,然后對結果和原始數據進行認證,看是否合理最后,領導者綜合兩輪信息,輸出決策
全融合算法讓一輛車同時進行感知和分析,頗有即興之意,更接近人類的駕駛思維。
你能做什么。
也是全球第一個量產的硬件,也是業界第一個算法大家一定很好奇,說了這么多,這輛車在路上能替我做多少工作
1.匝道合流由于匝道需要提前減速變道,且匝道處車流量往往較大,一直是智能駕駛的痛點
由于可探測性更長,Fei會更早的識別出匝道的三角形區域,提前變道,并根據前方和后方的狀態調整車輛速度加入匝道,避免因識別匝道附近的路況而無法加入匝道。
2.提高對靜態路障的感知運動的東西容易發現,靜止的東西很難察覺
借助前面提到的Premium 4D成像雷達,可以提前探測到長達500m的施工區域,準確識別靜態障礙物的三維幾何位置,大小和類型甚至只有冰淇淋甜筒或施工標志才能提前準確識別
此外,Premium 4D成像雷達具有全天候的適應性,它仍然可以穿透迷霧,識別行駛環境和前方障礙物。
3.靈活的換道策略,提高換道成功率在我要變道的時候,看到別人不讓我,我就會停止變道同樣,如果一輛車要自己變道,也不一定要在開燈的時候動方向盤,還要觀察路況
瑞星PILOT的33個傳感器可以實現360°道路感知當發現其他車輛同時變道并可能發生沖突時,會與周圍車輛保持安全距離,讓沖突車輛先行,再完成變道等動作
4.提高體驗感可調節的MY PILOT讓這款車可以像老司機一樣,把握好效率的權重,看路下的菜
在車輛更多更快的環境下,可以減少變道,提高安全性當車輛狀態良好時,車輛會自動選擇增加變道超車的頻率,這樣會節省更多的時間
改變智能駕駛的行業格局。
費的野心有多大對于自己的產品,樊菲CEO吳炳浩表示:智能駕駛的行業格局已經改變!他的自信從何而來
瑞星領航智能駕駛系統由樊菲智能駕駛共創中心自主研發,領先的R&D團隊已達千余人。
在樊菲智加團隊中,首席科學家金杰宇博士擁有多年海外算法研究和工程經驗。
余雷軍,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曾為寶馬中國,蔚來,鏈接器,地圖,滴滴等多家汽車企業打造了圍繞用戶產品體驗的創新商業模式。
背靠SAIC,應該也是樊菲與英偉達,LUMIMAR等公司合作的重要原因。
可是,這一切都來自官方數據到10月份,AutoLab將帶著樊菲R7進行路試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