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后花園”的金地商置(00535.HK),近期開啟了組織架構大調整。
裁撤縮編的背面是,金地商置業績壓力巨大,盈利能力急劇惡化。或許,更令市場頗為擔憂的是,號稱以商業地產+產業園區模式運營的金地商置,被金地集團收購后,十年間仍然在重復著母公司的老路,以住宅開發同業競爭。
顯然,無論是戰略層面,還是短期業績,金地商置都壓力不小。
01
組織架構大調整
金地商置此次組織架構調整被視為十年來最大一次,涉及旗下區域公司、分公司以及多位地方大員。
據悉,金地商置撤銷西南區域公司,同時成都公司與昆明公司合并,成立新的成昆公司,且并進華南區域;華中區域被撤銷,原武漢公司劃入東部區域,原長沙公司劃入華南區域,原河南事業部劃入華北區域。
人事層面,西南區域被降級成為成昆公司后,總經理由原成都公司總經理羅琦擔任;原昆明公司總經理游強調任東部區域副總經理、兼任淮海公司總經理;原西南區域公司總經理李鵬擔任金地商置旗下廣電地產董事長。
另有媒體消息稱,原華中區域助理總經理李朗調任東部區域助理總經理,兼任東部區域武漢公司總經理;侯盼龍擔任長沙公司總經理;原河南公司總經理朱漢鵬任命另行發文。免去丁東風東部區域助理總經理、東部區域原蘇南事業部總經理職務,其職務任命另行發文。
還有消息稱,金地商置2021年才成立的城市更新公司也遭撤銷,此外華中區域總經理已提出離職。
“金地商置的‘大地震’或許與其業績面臨的巨大壓力密不可分。在不少房企都在去年大幅調整之際,金地商置當時動作不大,所以目前的滯后其實也說明公司很晚才意識到不這樣做不行。”有華南地產人士告訴《港灣商業觀察》。
當然,“大動”如果符合預期倒也值得,倘若造成大量地方大員離職,恐怕也得不償失,而這往往是大多數公司不愿意采取的雙刃劍風險。
02
下滑一致,ROE大降
2023年剛好是金地商置的十周年,它的前身是金地集團于2012年收購的香港上市公司星獅地產。
經營數據上看,今年1月份,金地商置實現合約銷售總額約22.96億元,同比下滑59.68%。2022年全年,金地商置實現合約銷售額617.73億元,同比減少21.26。客觀而言,作為房企重要指標,銷售額的下滑在去年是行業現象,金地商置與行業同步。
在盈利指標方面,金地商置所面臨的壓力也顯得不小。
2022年上半年,金地商置實現營收21.74億元,同比減少56%;歸母凈利潤10.74億元,同比增長1%;毛利約11.14億元,同比減少22%。
以年為觀察,雪球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金地商置毛利率分別為53.00%、39.27%、20.33%;總資產回報率分別為6.60%、6.83%、5.67%;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8.27%、25.66%、19.76%。
到了2022年上半年,金地商置毛利率、總資產回報率以及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5.63%、1.38%與4.98%。
如果說財務指標及銷售額都有著市場波動影響的話,那么金地置業的經營模式則難免被人詬病。
03
“千億夢”與“雙翼”的沖突,凌克滿意嗎?
在2010年,金地對外提出了“一體兩翼”戰略:以住宅業務為核心,以商業地產和金融業務為兩翼,協同發展。
很明顯,金地商置至關重要將成為金地集團發展商業地產的重要引擎。外界彼時很容易理解:金地集團主做住宅,金地商置主做商業+產業園區,金融業務將依托于原有的穩盛投資。
而由于商業地產周期漫長,加上金地商置本身與國內不少商業地產開發商相比資歷及經驗較淺,所以,商業地產一翼無法從理想照進現實。
根據億翰智庫數據,金地商置2014年至2019的營業收人中,住宅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一直維持在90%左右。而且,從2019年開始,金地商置住宅業務占總收入超過90%,2021年達到了92%。
截至2022年上半年,住宅業務的收入占金地商置總收入達到了71%,當然這一迅速下降態勢或與大環境密切相關。
號稱要打造“一體雙翼”的金地集團,在金地商置發展策略上,陷入到與母公司同業競爭的規模效應上,這不免令人尷尬。
“如果早些年不追求規模效應,把商業地產+產業園區做精做細,也許金地商置目前可能會更好一些,不會被沖擊過大,當然,沒有人能想得到地產行業的巨變與疫情帶來的影響。”前述華南市場人士表示。
截至2022年12月,金地商置產業園區進入全球18座城市,開發運營產業類項目41個,管理面積415萬平米;精致商業項目主要位于北京、深圳、西安、杭州、南京、武漢以及上海等地;長租公寓則以金地草莓社區,覆蓋深圳、上海、杭州、廣州以及成都等地,擁有70+運營門店;住宅業務則集中在長沙、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溫州、濟南、昆山、昆明、武漢、徐州、南昌等地。
多年來在住宅業務上的同業競爭現實,自然備受爭議。這其實也多少體現在金地集團及金地商置高管的對外表示上。
“金地商置在商業地產和產業地產方面的發展,也為金地集團的住宅業務帶來協同效應,為金地集團提升綜合競爭能力發揮應有的作用。”凌克說道。
凌克還曾對外談到,今后一家公司如果說它只能做一點住宅,這家公司是沒有競爭力的。
金地商置商業管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朱彬在2021年5月接受《贏商對話》采訪時表示,“金地商置一直以來不是以追求規模為目標,更注重項目質量,做精致、特色化商業。”
這話顯然脫離現實。2013年,金地商置銷售額42.3億元,同一時間,金地集團銷售額450億元;到2022年,金地商置銷售額近618億元,金地集團銷售額為2218億元。
也就是說,在共同逐鹿住宅業務的近十年,金地商置銷售額翻了14.6倍,金地集團銷售額則翻了4.93倍。
這多少有些尷尬,在搶灘住宅業務大病的速度上,金地商置超越母公司,迅速完成規模效應。
至少對金地商置管理層而言,多年來似乎都寄望著規模夢。2020年年初,金地商置行政總裁徐家俊表示,要在3年實現千億規模的目標。成為繼金地集團跨過千億門檻之后,集團內又一個達到千億規模的上市企業。
誠如外界所言,金地商置管理層與金地集團高管層實則是“兩個牌子,一套人馬”:金地商置董事長黃俊燦目前是金地集團總裁;金地商置行政總裁徐家俊目前是金地集團高級副總裁、董秘。
在住宅業務中左右互搏的金地商置,是否還有千億夢,對規模效應的野心還有多大,與金地原有的夢想又有多元差距,《港灣商業觀察》日前聯系了金地商置行政總裁、金地集團董秘徐家俊,未能收到回應。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