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股演繹大起大落,新鮮的“韭菜”們欲哭無淚時,一些更深遠的變化正在發生。
物價在上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CPI同比上漲0.4%,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3%:
鮮菜上漲22.9%
豬肉上漲16.2%
鮮果上漲6.7%
豬肉從年初的8元/斤,漲到五一的10元/斤,再到國慶的20元/斤,令人瞠目結舌。
來自帝都的一組數據,震驚了餐飲業。2024年上半年,北京規模以上餐飲業利潤總額1.8億元,同比下降88.8%,利潤率低至0.37%。
這利潤,已經比紙片還要薄,無數餐飲老板,硬撐著活下去。
瑟瑟發抖、賺錢不易,年輕人里精打細算的風,又一次吹了起來——
二手經濟火爆,消費降級的風已經吹過了拼多多,吹到了閑魚這樣的二手平臺上,風向悄悄變了。
01
你知道嗎?
平均每天有近600萬人,活躍在二手轉讓平臺上,其中近50%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群體。
根據QuestMobile的報告,2024年4月中國閑置電商月活用戶總規模已達1.78億,主要是在閑魚、轉轉、找靚機等幾個平臺上。
目前,閑魚的注冊用戶已經突破了5億,相當于中國互聯網上一半的人都在里頭“買買買、賣賣賣”。其日均交易額已破10億,每天有400萬件閑置物品發布。
過二手生活,享紙面財富。
三千元拿下LV,一千塊拍下iphone,不到一百塊買到尼康,15元暢享拍立得……不是新貨買不起,而是“閑魚”更有性價比。
就連黃金,都在這個平臺上頻繁交易。從金手鐲到金項鏈,從“小金餅”到“小金磚”,幾乎市面上有的,在閑魚都能找到閑置。上面的價格,自然比市價更低。
比如“男朋友送的不太喜歡”,小克重1.92g,1300包郵出售,均價算下來只要677/克,便宜10%左右。
越來越多的“淘金人”,涌入閑魚。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類似帖子的數量都是999+,許多帖子下面都被點了“我想要”。
這場面,簡直是供銷兩旺啊。
02
跳出閑魚看,二手潮流正席卷生活更多方面。
二手餐飲設備火了,利潤率達60%、周轉率不足一周,大批“小白”持續入局。有人1個月回收了42家火鍋店,也有人1年就虧了400多萬。
二手交易商火了,“愛回收”覆蓋全國268座城市,門店數高達1819家,截至今年上半年實現連續八個季度盈利。
主打“文藝青年”的二手“販子”平臺——多抓魚,硬是靠賣二手書、二手服飾,把實體店開到了寸土寸金的上海虹橋。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8月,現存“循環經濟”相關企業近270萬家。2024年1至8月,新增相關企業61萬家,與2023年同期相比上漲34%。
有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以來,中國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場規模已達萬億元體量,目前處于高增長軌道,預計到2025年突破3萬億元。
轉轉今年發布的《二手循環交易洞察報告》也顯示,二手循環市場持續升溫,平臺第二季度(Q2)銷售訂單量同比增長35%,回收訂單量同比增長42%。
二手經濟,成為當下經濟中一抹亮色。
03
二手經濟為何火爆?
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消費降級,大手大腳花錢的人少了,誰都想省著點。
年輕人環顧四周,發現吃的、喝的都在“拼多多”化。
去年的價格戰還是小打小鬧,今年都不來虛的:
6月,和府撈面宣稱降價30%;鄉村基高喊要讓“價格回到2008年”;必勝客對標薩莉亞,推出平價版wow,直接把披薩的價格降到了19~29元……
就連主打低價的蜜雪冰城都有了勁敵:3元的茶百道,4元的古茗,6元的書亦,15元的喜茶買一送一。
就像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啟所說:“這個市場你不搶就只有餓死。”
人間清醒的消費者和生產者,也直接催生了二手交易市場的火爆。
04
但是,如果你認為年輕人整頓消費市場,僅僅停留在“消費降級”,那就理解得太簡單了。
在二手平臺上,腦洞大開的年輕人,搞出了各種各樣的“新玩法”。其背后,也隱隱約約昭示著某種時代的變化。
比如,在閑魚上,人們不僅能買賣實體商品,還能“售賣”絢爛的晚霞?不管是以視頻、照片乃至直播連線等形式,販賣的是一種“二手體驗”。
更有甚者,人們正以他們的奇思妙想,將代做家長手工、夜市拼攤等創意服務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款碼”。
在這里,想象力似乎變成了“鈔能力”。
據閑魚報告,今年以來,有哪些“奇奇怪怪”的服務變得火爆了呢?
理財咨詢增長了280倍
代做PPT增長了158倍
上門理發增長了11倍
代接送增長了13倍
羊毛氈定制增長了481%
寵物訓咯增長了337%
粵語、滬語等方言教學增長了315%
……
最神奇的是,有人把自己的老板和同事也掛上了閑魚,售價9.9元到80000元不等,販賣“二手工作”,或者以此表現一種態度,理由甚至還帶著一絲感情:
“真心好單位,只上了一點點,還沒舍得好好工作。”
“本人剛到崗沒好意思辭職,現尋一枚上進之人接力。618大促期間享受8折優惠,價格還可小議。”
如果也老板玩閑魚,這番景象定會讓其無語凝噎。
05
今年以來,很多人說消費不太行,但消費更多地在發生變化,財富的機會也許就在其中。這背后,其實是社會心理的變化。
如同鄰居日本走過的路,過去被認為“不吉利”的中古貨、二手貨,逐漸被人們接納,并玩出新花樣。
時代變了,我們不僅僅共享商品與物理空間,也開始共享新的生活方式。
從天空中悠然飄過的云朵,到家中自制餡餅的獨門秘訣,甚至心靈深處那些細膩的情感秘密,都可能成為二手市場上的“商品”。
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
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財富效應消退、經濟增速放緩后,人們開始更多轉向體驗經濟,更在意生活的溫度。
從去年開始,演唱會經濟就迎來一個“井噴期”,今年更是夸張: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大型演唱會超過150場,陳奕迅、王嘉爾、王心凌、林俊杰、薛之謙、張韶涵、楊丞琳、張惠妹等都搶著開嗓。
為妻拼命的一代歌王張學友,更是從去年6月開始的九個月內,唱了超過100場,平均3天一場。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國演出市場發展簡報》顯示,上半年,大型演出市場呈持續上升態勢,演唱會、音樂節票房收入同比增長134.73%,觀演人數同比增長63.35%。
演唱會的異常火爆,與縣域旅游擠滿人、《黑神話悟空》賣出70億元,其實是同樣的邏輯:
女人們追尋自己的“阿勒泰”,男人們搶著做自己的“天命人”。
精神上的滿足,正在取代物質上的享樂,在消費市場上占據更重要的位置。《2023年中國消費者洞察白皮書》顯示,消費者認同的Top 5消費觀念包括:
消費應該*化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
主動學習產品知識按需購買
不攀比
不因貪便宜而大量囤積或浪費
購買可持續使用的環保產品
從這一點上來說,消費降級或許是偽命題,消費轉型才是本質,牽引著時代風向的變化,未來無數的財富涌動,都將與此相關。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