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數字技術,長城得到毫米級精細復刻,被人們“捧在手心”。昨天,在首都博物館舉行的“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系列講座第四場中,騰訊基金會項目經理尉舒雅講述了多年來參與長城保護工作的經歷。
在參與長城保護修繕的6年間,尉舒雅從門外漢成長為行家里手。“長城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我們對長城的認識不能局限于某個點,而要形成一條線、一個面。”借助數字技術,尉舒雅和團隊成員一起為長城制作“數字分身”。在箭扣長城151敵樓的保護修繕過程中,一處方磚上發現的手刻棋盤,讓她印象深刻。團隊推測,這是數百年前某位在此駐扎的士兵,站崗時自娛自樂留下的痕跡,通過這次保護修繕工作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長城保護修繕工作的每一處細節,都通過數字化手段得到記錄。
數字技術還原的畫面,還走進手機等移動終端,讓更多人有機會領略長城的壯美景象。在“數字長城”項目中,喜峰口長城的數字化模型制作,使用了云游戲引擎、攝影測量等數字技術。長城修繕過程中的考古、磚墻剃補、支護加固等,均能在手機上實現互動體驗。尉舒雅介紹,這個項目是全球首次將游戲技術運用到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以毫米級精度在數字空間還原了長城本體。
講座結束后,不少觀眾意猶未盡,又來到在首博展出的《薪火相傳 共礪國魂——“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四十周年專題展》參觀。用于長城等野外文物調查的航拍無人機、拍攝全景虛擬現實數據的相機、獲取文物建筑毫米級精度三維空間點云數據的三維激光掃描儀等設備,均在展廳里亮相。
本次系列講座的最后一場,將于8月24日14時舉行,北京市政協教衛體和文化文史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長舒小峰將圍繞《長城保護與遺產價值發掘》主題展開解讀。活動當天,觀眾憑預約成功頁面從首博地下東入口入館。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