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在地面開展了30多年空間環境模擬實驗,現在有機會到空間做在軌實驗,好比‘畫龍’30載,今朝空間‘點睛’。”11月13日,中國空間站材料類科學實驗樣品交接儀式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舉行,西北工業大學王海鵬教授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他所在的空間材料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由魏炳波院士創建領銜,該團隊長期從事金屬材料空間環境地面模擬研究,空間站為新材料研制提供了新機遇,天地之間物理條件的差異會在材料研制過程中產生新的規律。
本批實驗樣品主要是高溫合金類材料,10月31日隨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空間站返回地面,分別來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此次接收的實驗樣品,是空間“無容器實驗柜”下行的第五批樣品。作為國內首個、國際上第二臺在軌運行的“無容器”實驗設施,“無容器實驗柜”于2021年4月隨空間站核心艙發射上天,其最高加熱溫度可達3000℃,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所謂“無容器實驗柜”,即實驗樣品無需容器,好比發射一顆炮彈,先把實驗樣品裝在彈匣里,到了空間把它釋放出去,讓其飄浮在空中,實驗結束再把它回收到彈匣里。
對于“無容器”,王海鵬深有感觸,“如果有容器,實驗樣品容易和容器壁發生反應;無容器,則可以得到更高純度和更均勻的材料”。
“我們正在研究一種新型鈦合金,液態鈦合金在地面受重力作用容易變形,導致對其物理性質的測定精度偏低,這次是探究它在微重力和高溫條件下的物理性質。就像液滴,在地面偏離球形,但在外層空間,可以調控為完美的球形,這對于密度測定而言,越是完美的球形,測定精度就越高。”王海鵬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年8月,從空間站已經下行了液態合金相關的數據,接下來他很期待對冷卻下來的固態樣品展開研究。據了解,這種新型鈦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蝕和機械性能,可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等領域。
??
“芯片里雜質的影響就像電視機上的雪花點,雜質越少品質越高。我們研究的鋁純度高達99.99995%,在國際上比較領先,但對于芯片制造還是不夠。”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孫寶德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地面生產芯片時,受重力影響大,怎么提純都提不干凈,他期待著通過空間實驗,有助于研究這一材料提純的機理,“如果未來純度能夠達到99.99999%,將對芯片制造帶來極大提升。
上海交通大學此次接收的實驗樣品來自空間站“高溫材料實驗柜”。高溫材料實驗柜2022年10月隨夢天艙成功發射,并于今年6月返回了第一批實驗樣品。高溫材料實驗柜可在微重力下支持材料的高溫加熱、定向凝固、實時測量等功能,其兩個高溫爐的最高加熱溫度分別為1200℃和1600℃,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其X射線透射成像,是國際上首次在載人空間站開展,可實時觀察樣品加熱和凝固過程。
中國空間站目前已經轉入在軌運行階段,各個科學實驗柜正在開展空間材料、空間生命、基礎物理等微重力實驗。其中,高溫材料實驗柜和無容器材料實驗柜均由上海硅酸鹽所牽頭完成研制。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