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智能輔助駕駛成為各大車企競逐的絕對焦點,
激光雷達作為智駕傳感器硬件的新興代表,于2022年開始規模量產,2023年經歷了迅速爬坡的過程,正式開啟了“放量”元年。
回首2023:交付飆升,暗流涌動
在2023年,為激光雷達市場提振信心的標志性事件之一,是禾賽科技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2024年年初,速騰聚創也成功登陸港股,頗有一種相繼接力,鞏固市場信心的意味。
疊加頭部車企加緊落地NOA,并追求擺脫高精地圖的限制,激光雷達賽道開啟了暗流涌動的市場競爭,也迎來交付量和用戶感知度的齊升。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智能駕駛配置數據庫數據,2023年全年,禾賽科技、圖達通、速騰聚創,以及華為技術激光雷達搭載量位居前列,前三名加起來占據了超80%的市場份額。
從全年總交付量來看,速騰聚創2023年全年銷量約為256,000臺,其中應用在ADAS的產品交付量約為24萬臺,占比超90%,相較2022年同比增長550.41%。
禾賽也不遑多讓,其2023年12月的交付數據突破5萬大關,累計交付量突破30萬臺。圖達通2023年車端交付量超15萬,增長率超100%,高性能激光雷達車端累計交付超22W。
激光雷達市場已顯示出了快速增長的趨勢,背后的原因除了多傳感器融合的高階智駕方案盛行,也包括國內激光雷達企業的成功降本,激光雷達成本已降至數百美元級別。
這進一步刺激各大車企,將激光雷達感知融合方案,作為打造智駕系統的一時之選。這一點從各激光雷達企業獲取的合作車企和訂單數量就可看出。
截至2023年12月18日,速騰聚創已取得21家車企及Tier 1的62款車型定點訂單。禾賽則與一汽、上汽、長城、零跑、哪吒、賽力斯等車企建立了合作,累計獲得來自14家主機廠和Tier-1客戶超過50款車型的激光雷達量產定點。
從具體車型來看,盡管有吉利睿藍7、小鵬P5等20萬左右及以下車型搭載激光雷達,但激光雷達依然是中高端車型上的核心部件。
目前,搭載有激光雷達的車輛以單顆方案為主,兩顆的激光雷達的方案有進一步增長的趨勢。30-50萬元車型依舊是激光雷達市場的主要增長點,在今年預計會有更多車型下探到30萬元以下區間,激光雷達的裝車量有望進一步上升。
然而,幾家頭部企業攫取了絕大部分的市場訂單,如此集中的市場競爭,導致后方追趕者難以跟進或擴大市場份額,他們更加面臨高昂的初始投資成本、專利技術壁壘、規模效應不足等因素的影響。
對于目前的激光雷達公司而言,尤其是處于追趕身位的公司,拿訂單、提產能,仍是主要工作。如果遲遲不能獲得車企的青睞,這些二三線激光雷達公司可能越來越難以盈利,馬太效應或許更加顯著。去年,部分沒有取得量產突破的激光雷達公司,已傳出裁員、大幅縮減成本的消息。
這并不代表他們沒有發力的空間。
激光雷達產品仍在持續創新,各大車企選擇的激光雷達產品種類不一,市場格局并未固定,若能在技術創新和成本下降方面取得突破,獲取車企青睞也不成問題。加之激光雷達搭載車型價格還存在很大的下探空間,伴隨著中低端車型智能化的提升,一個廣闊的市場有待挖掘。
此外,激光雷達不僅能在自動駕駛領域應用,在機器人、無人配送、泛測繪、安防、監測等領域,應用普及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在更多的工業應用領域,可供企業騰挪。
總體來看,2023年,各大國產激光雷達廠商,主要發力點在于降低成本、搶占訂單、建設產能。一些廠商乘著高階智駕發展的這股東風,過得還算如意。
這一主線,在2024年或將持續,也會有些新的變化。
放眼2024:創新、降本、質量、增長
探究2024年激光雷達產業的發展,有幾個大背景需要明晰:
一是L3級別自動駕駛的發展,對車企及智駕企業能力的考驗加劇;
二是競逐城市NOA仍是2024年智駕市場的主旋律,輕地圖方案仍是主流;
三是部分國內玩家開始嘗試去激光雷達的純視覺方案,2024年,或許會有更多成果顯露;
四是2023年大多車企銷量目標完成不佳,直至2023年年末,激烈的價格競爭也并未停歇,以價換量還是普遍現象,價格戰在2024年或將持續進行……
基于以上特征,2024年激光雷達發展的底層邏輯,仍是實現降本與提升性能之間的平衡。綜合來看,離不開創新、降本、質量、增長四個關鍵詞。
創新
今年開年的CES 2024,車載激光雷達是出鏡率極高的產品之一。禾賽科技、速騰聚創、Seyond圖達通等本土玩家大秀“肌肉”。
1月9日,禾賽科技發布512線超高清超遠距激光雷達AT512,并在CES 2024同步展出。據介紹,AT512可實現300米的標準測遠,相比上一代產品AT128提升50%;最遠探測距離可達400米。并且AT512搭載禾賽最新的第四代自研芯片,該款芯片在集成度上相較于前幾代產品進一步提升。
禾賽方面表示,測距和分辨率是激光雷達的兩大核心性能指標,影響因素有很多,收發模塊的設計是重中之重。
芯片研發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禾賽從2017年就成立芯片團隊,自研收發模塊集成化技術,建立起一定的先發優勢。禾賽最新的第四代自研芯片集成度,已能夠實現每秒最高處理點數超過1億個點的超高性能。
速騰聚創則發布面向L3+智能駕駛前裝量產的超長距激光雷達全新產品:M3。M3是速騰聚創M平臺的第四款產品,也是M平臺的第一款超長距激光雷達,采用940nm激光收發方案,可實現300m10%超遠測距能力與0.05°x0.05°角分辨率的超高清三維成像能力。
速騰聚創相關負責人告訴蓋世汽車:“L3+的責任在車企,攝像頭和毫米波的不足是無法彌補的,在L3+感知系統中,激光雷達的權重和地位會更高,所以需要一款性能更強大超遠距超高清激光雷達。”
過往采用1550nm的超長距雷達,不但成本高而且依然存在大量難以解決的工程問題。據悉,M3要優于傳統1550nm激光雷達,并且成本要低40%~50%、尺寸小50%以上、功耗低30%以上。
還有Seyond圖達通的靈雀W激光雷達,最遠探測可達150米,超廣角視場為120°*70°,并擁有小于9W的功耗。一徑科技的ZVISION EZ6,則使用了高集成度的SPAD架構,采用192線垂直掃描技術,可實現180m10%的測距能力,以及0.2°x0.1°的角分辨率。
綜合來看,在激光雷達的性能提升方面,更遠探測距離和更高分辨率是兩個主要的角力點。
速騰聚創相關負責人指出,提升測距能力,有兩個方向,一是提升激光發射功率,比如1550nm方案可以大幅提升發射功率,但是功耗大,發熱量大,而且1550nm方案成本高,這個方向不符合汽車市場的需求;二是提升接收端的靈敏度,采用SIPM等高靈敏度接收方案,速騰聚創M3,也是采用SIPM。
至于提高分辨率,對于一維掃描和二維掃描兩種方案的技術路線是不一樣的, 一維掃描提高分辨率靠物理堆疊更多的激光收發器件,技術難度低,但物料成本大幅提升;二維掃描,則通過精巧掃描控制實現,但技術難度高,物料成本低。
速騰聚創方面認為,激光雷達發展出現兩個趨勢,中長距激光雷達成本繼續下探,940~905nm方案成為超長距超高清激光雷達主流。
降本
市場對于激光雷達的要求顯然不止技術創新,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時,降本是絕對重心。
去年以來,受“價格戰”的影響,車企降本壓力明顯,并傳導至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伴隨著NOA在城市場景的大規模、快速拓展,降本也是必由之路。
“早期激光雷達高成本確實是其難以普及的客觀因素,但是現在車載激光雷達成本已經降到數千元級別,接下來會更低,激光雷達將會普及到更多的智駕車型中。”速騰聚創相關負責人說到。
盡管經過行業多年的努力,已經將激光雷達的價格從最初的十幾萬元降低至大幾千元,但車企對于激光雷達仍有強烈的降本的訴求,畢竟攝像頭只要幾百元。
激光雷達成本的主要比較對象還是純視覺方案。
在純視覺的道路上,特斯拉占據了先發優勢。而特斯拉投入的資源和時間顯而易見,其光算法訓練的芯片投入就達幾十億元。還不包括其建立數據中心所需要的其他的硬件投入建設成本,以及后期高昂的維護和運營成本。純視覺方案的隱性成本,值得考慮。
對于激光雷達,“規模化”和“芯片化”是實現降本的關鍵。
通過規模效應來實現降本自不必多說,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生產成本可以顯著降低。
芯片化的激光雷達通過集成化設計,將數百個分立器件集成在一顆芯片上,以大幅降低物料成本和人力生產成本。一徑科技方面表示,其通過架構創新實現激光雷達的高度芯片化和集成化,EZ6的整機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其價格也打破2000元的邊界。
最主要的難點在投入高、開發周期長,前期高額的研發投入,以及持續的技術積累都是必不可缺的要素。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企業的集成化、芯片化成果,也是經過多年布局積累,才得以顯露實力。
建成垂直整合的研發-生產體系,也是主要途徑之一。
以禾賽麥克斯韋智造中心為例,這是一座研發制造一體的工廠,預計年產能120萬臺,隨著產能利用率的提高以及成本更低的新產線投產,禾賽激光雷達的成本也有望進一步下降。
激光雷達價格顯然不可能無止境的下降,在一個穩定的價值體系中,激光雷達的價格將會隨著技術發展和規模量產維持在一個穩定區間。
如果有一天,當成本不足以成為激光雷達發展的阻礙之時,相關企業或許要開始思考下一個問題: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質量與增長
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降本增效,都是為了一點,獲取更多的訂單,促進發展。
幾乎所有的玩家都在等待一個技術降本和出貨量的臨界點,以規模效應抹平前期的研發生產投入,走入正向盈利的軌道。禾賽在去年連續三季度經營現金流為正,已顯示出激光雷達企業盈利的可能性。
對于2024年的激光雷達產業發展,“增長”無疑是各企業的最大期待。
“根據Yole Intelligence等第三方的預測,未來五年,激光雷達將加速放量,預計2025年和2030年全球激光雷達出貨量分別有望達到約660萬和7934萬顆,其中中國分別出貨292萬和3154萬顆左右,所以我們相信到2024年激光雷達行業交付總量將跨過‘百萬級’大關。”速騰聚創相關負責人說到。
這種自信并不是憑空而來,城市NOA的內卷和L3的發展都給了市場很大的信心。
禾賽科技提到的是“質量”。
講先發優勢、馬太效應,其實離不開一點:獲得市場檢驗的產品和企業顯然更容易再得到青睞。
禾賽方面表示:“目前已經有幾家激光雷達公司開始大規模交付,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用戶實際使用質量驗證。有些激光雷達公司尚未開始規模化交付,或者剛剛開始,這些產品一定會經歷市場的考驗。”
這對于二三線激光雷達廠商,是一個考驗。對于已經獲得優勢地位的企業,更要進一步鞏固護城河。
實際上,不僅是產品質量,企業和行業的發展質量也在發生變化。
度過早期的艱難時刻,激光雷達企業開始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研發,以提高產品的性能和競爭力,同時也減少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這包括對激光發射器、探測器、信號處理算法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以及推動激光雷達技術的標準化和模塊化設計。
為了擴大市場份額和技術影響力,激光雷達企業開始謀求更多合作伙伴關系。這種合作可以共享資源、降低研發成本、加速產品上市時間。與此同時,企業開始尋求規模化生產,優化供應鏈管理,并通過自動化生產線提高效率。加強了對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并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售后服務。
“其實激光雷達真正的難點在于工程化和量產。在實驗室里做一個超高性能的產品并不難,難的是能夠實現這個產品的規模化量產,保證每一臺產品的高質量,裝到用戶車上跑很多年都不會壞,這考驗著一個公司的工程化和制造能力,而這一點很容易被忽略。”禾賽方面直言。
在加上全球市場的開放,禾賽、速騰聚創等開始實施國際化戰略,拓展海外市場。這些特征疊加在一起,助力激光雷達企業和整個行業高質量發展。可以說,激光雷達行業進入新的、更為成熟和規范的發展階段,已經形成一些具有較強實力的龍頭企業。
不過,我們無法忽視一些不一樣的聲音,鮮花著錦之下,荊棘暗生。
已經有一些國內企業喊出了去激光雷達的口號,開始嘗試純視覺方案,盡管要追上特斯拉的腳步很難,但這些聲音的出現,足以讓激光雷達企業警惕,也害怕成為“去高精地圖”之后又一個被“去”的玩家。
2024年,激光雷達能否笑到最后?或者說車載激光雷達能否持續發展?
可以說,短期內激光雷達并無被完全取代之虞,車企或許有一些動搖,但出于對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產品營銷等方面的考慮,這一輪技術路線探索,大部分智駕玩家采取的方案仍是保留激光雷達。
至于更長遠的回答,就交給時間吧。
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企業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投資有風險,需謹慎。